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百万比亚迪仰望U8已获3千订单?车展新车爱堆料,消费者买单吗?

2023-05-05 21:04:50 1374

摘要:2023年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被疫情耽误了3年,因此这次上海车展各种新车、概念车有一种井喷的感觉,100多款车型同台竞技。但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,这些新亮相的车型,都挺贵的?新车都是中高端车型,这说明整个市场其实并...

2023年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被疫情耽误了3年,因此这次上海车展各种新车、概念车有一种井喷的感觉,100多款车型同台竞技。

但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,这些新亮相的车型,都挺贵的?

新车都是中高端车型,这说明整个市场其实并不是很成熟,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依然任重而道远。

新车都是贵车,现在消费者都挺有钱的?

不少人认为,本次上海车展将是燃油车的最后一次集中表演,随后将会日渐没落。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夸张,整个车展的关注度,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型贡献的,你已经很难找到完全不谈新能源的车企了。

但一圈车展逛下来,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:这些新能源车型怎么都这么贵?

首先是比亚迪军团。仰望U8在车展上开启了预售,预售价为109.8万元;仰望U9首发亮相,未公布售价,但根据仰望品牌的定位,这款车的售价也会达到百万级。

然后是腾势N7,这是一款中型SUV,主力车型售价应该不会低于30万元。就连比亚迪主品牌,推出的也是一些高端车型,宋L概念车是一款中型SUV,最终售价有可能达到25万元;海洋网中型车驱逐舰07,预售价20万元起。

长城军团也把中高端车型当成了主力,魏牌旗下的高山DHT-PHEV首发,这是一款中大型MPV,直奔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;坦克400插混没有公布售价,但它的定位明显高于20万元级别的坦克300;坦克500插混版,预售价为36万元。

造车新势力自然也不甘示弱,全新蔚来ES6首发亮相,按照蔚来的产品定位,这应该是一款35万元左右的中高端车型;刚刚经历了华为造车风波,而且销量不断下滑的问界,依然给新上市的问界M5智驾版定了一个27.98-30.98万元的高价。

除了国产车,外资品牌也在高端新能源车型上持续发力。北京奔驰EQE SUV车展期间正式亮相,价格不明,但这是一款中大型SUV,而且是“E”,售价在50万元以上很正常;劳斯莱斯首款纯电动车型车展首发,起售价575万元。

其实贵和便宜都是相对的,市场疯传,售价百万的仰望U8,发布后3天就狂揽3000订单,虽然未知真假,但这款车的确打动了不少的土豪,只能能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。

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,20万元已经超出了购车预算,因此20万元以上车型就是中高端车型。不过汽车厂商们现在似乎顾不上普通消费者的感受,它们在这次车展上集体过了一把高端瘾。

汽车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原因各不相同,仰望的两款百万级豪车更像是来秀技术的;奔驰、宝马、奥迪是为了维持高端形象,哪怕先定高价再降它个十来万都行;劳斯莱斯则是纯粹为了“逼格”,不定个500多万土豪们不认。

但大多数的国产厂商并没有这么多套路,它们冲击高端市场的方式就是堆料,这里的料,指的是激光雷达之类的高端零部件,还有头层小牛皮等高端用料。销量什么的,暂且不论;就算销量不佳,打个广告也是好的。

堆料,国产车的拿手好戏?

国产车喜欢堆料不是一天两天了,只是在新能源时代,它们更能堆而已。与燃油车时代相比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实力更强,核心技术掌握在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华为等厂商手中,不再受制于人;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,让国产厂商们有“料”可堆。

以并不起眼的轮胎为例,新能源车型对汽车轮胎的静音性能、节能表现甚至风阻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,因此国产厂商在轮胎方面也卷了起来。

比亚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,比亚迪汉属于20多万的中高端车型,它用的就是号称静音之王的马牌Max Contact MC6轮胎以及定位于高性能全能公路胎的固特异EAGLE F1。

至于那个在发布会上“跳舞出场”的仰望U9,用的则是融合了倍耐力ELECTTM电动轮胎技术的倍耐力P ZERO轮胎。

真正该解决的是什么?

这些努力的确值得称道,但需要注意的是,目前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,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规模其实都比较小,比亚迪堆料,可以用庞大的销量规模来摊薄采购和研发成本,但其它品牌却做不到这一点,它们疯狂堆料冲高端的行为,只会导致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忽略,例如:续航焦虑。

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,各种新车新概念层出不穷,但在消费者最关注的动力电池方面,各大厂商却很少拿出什么突破性的成果。4月19日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,据称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/kg,并且年内具备量产能力,但何时能够真正上车还是个未知数。

从客观角度来说,汽车厂商之间的“堆料”大赛是一件好事儿,它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,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,消费者更希望解决的是续航焦虑的问题,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,而汽车厂商却在比拼谁的摄像头更多,谁可以让用户“刷脸”,谁的车可以玩游戏,谁的尾翼可以自动升起,同时还在虚无缥缈的所谓自动驾驶方面浪费大量精力。

平心而论,消费者只是想要一款物美价廉的好车而已。没有激光雷达,车就不能开了吗?有了人脸识别,车会不会便宜呢?后排加个液晶屏,车会不会跑得更远呢?

写在最后

有一件事需要弄清楚,那就是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消费不起20万元以上的车型。多跑100公里,和让人闭着眼开车,你猜消费者会选谁?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